为什么苏轼终其一生都不得志呢?

这个答案或许有很多,若想说清楚怕不是要写出一篇博士论文的篇幅,但归根结底,不还是时代洪流裹挟下的结果吗?

苏轼一生不曾推崇新政,却也没有阿附旧党,他总以自己的思维做出这样或是那样的判断,似乎浑然不觉自己蜀党领袖的身份。

以至于两边讨不得好。

那么,自己既然来了,还能让前世的事情发生吗?

吴希的思维无边界的发散着,想着有宋一代终于没能收复的燕云十六州,想着早已不为华夏所有的辽东、辽西、交趾、西域,乃至于想到了两宋灭亡时为女真人、蒙兀人的种种恶行。

此刻,身为穿越者的他终于冥冥中有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梦想,若是有朝一日有了能力,必然要想尽办法避免那些他不愿看到的悲剧。

“那就从拯救苏轼开始吧!”

“二哥,二哥,回神了,念叨什么呢?”

在李如的呼唤下,吴希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宏图伟业。

“没念叨什么。对了,上午那会儿我听他们一直念叨着什么寒食雅集,是怎么回事?”吴希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。

“哦,听说是钱塘李仲阳李知县主持举办的一次文人集会,就在后日,杭州城内许多文人都会到场,是个结交和扬名的好机会。”

吴希暗道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:“在哪里?”

“就在西湖之上,泛舟而行,以成其雅兴。怎么,二哥要去吗?”

吴希点点头:“当然,你不去吗?”

李如挠了挠头:“嘿嘿,二哥,我这文学水平你还不清楚嘛,经术一途我都只是勉强学习,全靠老爹捐资才混了个州学生身份。不过二哥你若是去,我自然要陪你前去的。”

“王大去吗?”

“王大那个练武练得脑子缩水的家伙,就更不用提了。”李如语气中颇有些比较中得来的优越感。

“前边快到你家了吧?”吴希微微挑开门帘向外望去。

李如点头,但又道:“二哥,你要去哪里?我先送你吧。”

两人说着话,马车已然驻留在李家门前。

“不用了,四郎先回家便是,改日再来拜访叔父和婶娘。”

说着,便在李家仆从的搀扶下跳下了车。

摆摆手挥别了李如,吴希便向着纸铺方向赶去,顺路花了些钱买了几样礼品。

等到了纸铺,天边的太阳已经渐渐西斜,郭迎正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楼大堂里喝茶,见到吴希到来眼里才有了些色彩。

“回来了啊,吃饭了没?”

“还没,有吃的吗?”一路走过来,吴希还真有些饿了。

“等着吧。”郭迎轻移莲步,走向后院厨房。

趁着郭迎那边饭菜还未准备停当,吴希便提着礼物自去找郭父说话了。

缓步走上二楼,见自己之前住过一晚的房间亮着烛火,他便走上前去敲了敲门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无限小说网【wuxianxiaoshuo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宋一统:从拯救苏轼开始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临安不夜侯

临安不夜侯

月关
“杨沅请秦相赴死!”“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?”“莫须有!”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。本想重操旧业,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,却不想竟开疆拓土,并夏融金,弄潮天下,我为天子!
历史 连载 197万字
亮剑

亮剑

都梁
版权信息书名:亮剑作者:都梁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:2017-04ISBN:978-7-5502-3495-6
历史 全本 52万字
晋末长剑

晋末长剑

孤独麦客
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《两晋》诗中所写的那般:“三世深谋启帝基,可怜孀妇与孤儿。罪归成济皇天恨,戈犯明君万古悲。”西晋得国不正,犯了太多错误,继承了东汉、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。到了晋末,已经积重难返,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。但是“谁知高鼻能知数,竞向中原簸战旗”,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。自作孽,不可活。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,他所能做的是——先活下来。
历史 连载 464万字
三国之极品枭雄

三国之极品枭雄

浴火重生
东汉末年,烽火连天,群雄并起!试问天下谁主沉浮!曹?刘?穿越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东汉王朝二皇子。躲宫计,夺凉州,皇族弃子成就逆天大业,城池、金银、美人、兵将尽收囊中!谁人不知凉州刘少卿?
历史 连载 286万字
黜龙

黜龙

榴弹怕水
此方天地有龙。龙形百态,不一而足,或游于江海,或翔于高山,或藏于九幽,或腾于云间。一旦奋起,便可吞风降雪,引江划河,落雷喷火,分山避海。此处人间也有龙。人中之龙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。一时机发,便可翻云覆雨,决势分野,定鼎问道,证位成龙。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,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,但后来,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,就决定改行,去黜落群龙。所谓行尽天下路,使天地处处通,黜
历史 连载 502万字
崇祯重振大明

崇祯重振大明

凤凰北斗
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,重振大明朝的努力。以《崇祯长编》《崇祯实录》《酌中志》等为准,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。
历史 连载 138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