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1.第394章 士为知己者死! (第1/2页)
第394章
士为知己者死!
卫青闻言,呼吸一滞。
“可否请您再说一遍。”他极力保持着语调的平稳,但仍旧有几分抑制不住的颤抖,生怕刚才属于误听,或者理解错了意思。
陈洛笑了笑,原原本本地再复述一次。
卫青重重点头,却不知该说些什么。
《淮阴兵法》意味着什么,不用多言,别说大汉百姓明白它的含金量,哪怕是匈奴派来的细作,都把盗走《淮阴兵法》的重要性列在前三,仅次于打探御马三件套以及大汉边防图。
代桓王刘如意受到《秦末英雄演义》中“宋义盗书”的启发,还拿虚假的《淮阴兵法》和边关布防图钓过一次鱼,引得匈奴有右贤王率军来攻,中伏而走,损失惨重,而这事在大汉民间传为佳话。
不过这倒引发了另一个连锁反应。
见《淮阴兵法》太难盗了,于是匈奴人把目标放在了《秦末英雄演义》上面。
毕竟代桓王用里面的设计坑过他们一把大的,那证明里面的理论大概也不差,于是他们抢过去当兵书看来,至于究竟有几分效果,反正边关汉人只清楚匈奴某次内部斗争,导致草原不明不白地烧起来了,持续了两三个月,后面匈奴人南下抢集市的时候,再没抢过《秦末英雄演义》了。
听说这本书在匈奴内部,甚至被单于定为禁书。
那本匈奴人数十年来渴求不到的《淮阴兵法》,从未在外刊载过。
当然,天下百姓明确知道三个地方会有。
皇室藏书馆、淮阴侯府、阳夏侯府。
只不过这三处地方,匈奴人绝不敢染指。
皇室图书馆在宫城之内,宫城又属于长安的核心,如果这里都被匈奴渗透了,就不是盗书那么简单了,王臧那郎中令的位置,估计都得坐不安稳。
淮阴侯府以及阳夏侯府,皆是地处南方。
匈奴人想要派出细作,最少有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,稍不注意,即会暴露身份。
其一,南北居民的外貌存在较大差异。
哪怕同为劳动者,在草原上吹风沙,与在田地中烈日灼背,产生在外貌上的体现,确实有较大的差异。
其二,南北口音与用词存在不同。
大汉地域广袤,纵横数千里,官方有规定的文字,但不可能规定统一的称呼以及统一的口音,匈奴人冒充边郡百姓,可以学个八九成相似,但到了南方,就属于鹤立鸡群的存在了。
其三,南北城建不同,想要找准地儿,没那么容易。
北方城市的街道横平竖直,宛如用刀凿刻出来的,南方城市则是被水道山岭分割,呈现“破碎状”,故而在指路的时候,两地百姓在用语上亦有差异,北方人多言南北,南方人多言左右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外加韩信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威慑,他们自然不敢前来盗书。
或许还有诸多流落在外的版本,但是真是假,谁都不敢打包票。
毕竟匈奴人都被坑过一次,免不了这又是哪位大人物的“钓鱼”饵料。
可卫青确定,伯玉不会骗自己。
对方说手中有《淮阴兵法》,那么它就一定是真的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